孩子可以說疊字嗎?
「老師,疊字會阻礙孩子學說話嗎?」
親愛的家長,你要兩歲的孩子不說疊字,是鐵了心要他們在包尿布的時候就直接叫你「爸」跟「媽」是嗎?
我們俗稱「童言童語」的疊字,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必需品:「水水、奶奶、車車、娃娃,痛痛,哭哭,手手,鞋鞋......」很巧的是,人類學習語言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單字開始。
疊字幫助語言理解
我們在說話時,舌頭像機關槍一樣,一秒內可以發射出好幾百個聲音組合!
為了幫助孩子在瞞天飛舞的語音子彈中,抓到重要的語音資訊,我們的老祖先很巧妙地把生活中重要字彙疊在一起(水水、奶奶、車車、娃娃),方便孩子學習用語音溝通。
就像小時候玩的打蒼蠅比賽,如果房間同時有兩隻蒼蠅,打中一隻蒼蠅的機率會高出很多。
學語言也是一樣,把「生活中重要詞彙」疊在一起,可以增加「語音辨識」的機會,幫助嬰幼兒學習語言。
所以「孩子說疊字」這是值得開心的事。因為這代表他們正在學習生活中重要物品的名稱,學習用語言表達日常生活中的需求。
疊字在嬰幼兒語言發展中極為重要,以下我用「疊字三不」,幫助大家理解疊字在嬰幼兒語言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疊字三不
說疊字「不會」影響孩子口腔肌肉發展
說疊字是幫助孩子學習將「聲音」和「物品名稱」連結起來,幫助孩子學習用聲音溝通。凡事幫助孩子使用口腔的活動(吃東西,說話,唱歌)都是幫助孩子發展口腔肌肉。
反之,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奶嘴」或「含奶瓶」,沒有機會使用嘴巴和舌頭「說話、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或唱歌」,才有可能阻礙口腔肌肉發展。
說疊字「不會」影響孩子語言發展
說疊字能幫助孩子快速掌握語言,建立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溝通,不論是用手指或是用嘴巴說疊字,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溝通方式。因此,允許孩子說疊字,就是鼓勵牙牙學語的寶寶:「用語音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
反之,如果家長不準孩子說疊字,不容許「孩子自在地表達自己」,不斷用「不能說疊字」、「發音不清楚」、「重新說」、「說清楚再給你」等方式,打擊孩子溝通的信心,倒置孩子最後不敢也不願意溝通,才會容易導致孩子語言發展遲緩。
「那我以後都『每每天天都都跟跟寶寶說說疊疊字字』?」
凡事都需要適可而止,學生上課畫重點的時候,如果把整本課本都塗銀光色,等於沒畫重點。一樣的道理,家長把所有的字彙都重疊,孩子只會出現整頭的黑人問號,找不到「生活重要字彙」,無法學習溝通。
說疊字「不會」阻礙孩子學說話
疊字在嬰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中扮演「橋樑」角色,透過簡單的重複單詞,鼓勵孩子用口說表達需求,建立孩子語言學習的自信心,並且為孩子未來「語言複雜度」和「語言精準度」的學習鋪路。
如果孩子能自在地用疊字表達自己需要的東西(例如「瓜瓜」),而且可以順利將疊字用在片語或句子當中表達需求(例如「吃瓜瓜」或「我要瓜瓜」),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漸漸地減少疊字的使用,直接使用平常會用到的字(例如:我要「西瓜、冬瓜、南瓜」)來增加孩子語言的複雜度和精準度。
孩子「用疊字表達自己的需求」是語言學習初期正常的現象
把不同的聲音組合起來變成「爸爸媽媽聽得懂的話」其實非常難,孩子通常需要花他們人生第一年的時間,用心聽、觀察、不斷練習,才能正確地在一歲生日左右說出第一個字。在這個階段,家長鼓勵孩子多表達、多說話、多溝通,並且不限定任何形式,尊重孩子多元的表達方式,就是孩子語言發展最好的助力!
還有其他關於語言發展上的問題?
歡迎寫信詢問語言老師,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