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的互動方式,不僅可以直視對方的眼睛、可以聽到他們在說什麼、而且可以看到他們的面部表情。當我們與孩子面對面的時候,看他們對什麼遊戲有興趣,加入他們的遊戲,與他們交談,並且適當地使用「停頓」和「等待」,讓孩子也有機會與我們溝通。趕快跟Shirley老師一樣,一起與孩子面對面吧!
丟東西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對於這時期的孩子來說,丟東西就是他們每天的學習,每天的功課。他們在學習:(1) 手部和肢體的丟放動作, (2) 因果關係(手放開以後會發生的事情), (3) 物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和語言的概念。
我們學語言的順序是「先學口說,再學讀寫」,在閱讀的時候,大腦會下意識地將視覺看到的文字轉成語音,再透過語音幫助我們理解文字的意義。語音發展較緩慢的孩子,有先天上語音發展的弱勢,因此在語音和文字的轉換過程,普遍比語音發展正常的孩子慢。這篇文章的故事主角是一位長得像洋娃娃的雪兒,讓我們從雪兒的故事,更深地了解口說如何影響寫作能力的發展。
「疊字會阻礙孩子學說話嗎?」並不會!我們俗稱「童言童語」的疊字,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必需品:「水水、奶奶、車車、娃娃,痛痛,哭哭,手手,鞋鞋......」很巧的是,人類學習語言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單字開始...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發展遲緩?每次叫他說話,嘴巴都閉得緊緊的,他到底是不會說話,還是不想說話?」親愛的家長,當「說話」變成「口試」,沒有人會喜歡說話的。如果你的孩子發展正常、身體健康、聽力沒問題,你可以試試看這樣做…
「如何幫助我的孩子學習語言?」親愛的家長,每個人喜歡的學習方式都不一樣。不過我們每個人的「大腦建立腦神經迴路的準則」都是一樣的。所以想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學習,必須從腦科學說起。目前腦神經科學家針對「神經可塑性」提出以下「十大原則」 (Kleim et al., 2008)幫助我們用最適合大腦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新技巧:
挑選玩具是一門哲學,擁有太多玩具佔空間,擁有太少孩子容易無聊。我自己也是挑選玩具的苦主,成為語言治療師後,發現玩具是幫助孩子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管道。因此特別邀請到三位語言治療師,Tina、Anita、和Jennifer,來分享語言老師愛用的私房教具。
「孩子說話不清楚,不一定是舌繫帶的錯!」許多家長在孩子剪完舌繫帶之後,發現孩子說話還是不清楚,才猛然驚覺:自己誤會舌繫帶了。2020年四月,美國耳鼻咽喉科 (頭頸外科) 學院在研究報告中表明:「若孩子有接受語言治療,也應向語言治療師諮詢,是否有執行剪舌繫帶手術的必要」……
寶寶兩歲了,會說「爸爸」、「媽媽」、「奶奶(ㄋㄟㄋㄟ) 」以外,還需要會說些什麼單字呢?需要會「1,2,3」、「ㄅ,ㄆ,ㄇ」、「a,b,c」、或是「各種顏色」嗎?答案是「不用」。孩子兩歲以前最重要的是「動詞」、「生活常見名詞」、和「基本形容詞」……
真正的語言學習的順序是「互動聽->互動說->互動讀->寫」。為什麼要加一個「互動」? 因為「互動」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互動,就沒有語言學習。我看很多日劇韓劇,到了日本韓國海關問話一個字都聽不懂。今天孩子看再多的英文卡通,到了美國一樣是「什麼都聽不懂」,一樣的道理,所以學英文,從「溝通」開始……
親子共讀好處我們都倒背如流,它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擴大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幫助語言和聽力的發展、提供親子話題、並且有助於未來閱讀和寫作能力發展......等等。今天就來分享我如何跟孩子親子共讀吧!
最常遇到家長和老師的問題,就是「如何刺激孩子語言發展」?在看到孩子語言有發展之前,首先要先解決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孩子喜不喜歡跟你玩」。孩子如果不喜歡跟你玩、或是不喜歡跟你說話,你就算請來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也無濟於事。 語言治療最難的也是在這一道關卡:「能在短短一小時內讓孩子卸下武裝,願意放心開口說話」才是真正的功力所在……
語言除了名詞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詞性,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從「詞性的多元性著手」。孩子能夠表達的詞性愈多元,以後才能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喔!讓我們來看看,除了命名「名詞」以外,還可以幫助孩子學哪些單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