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發展影響識字閱讀能力

在加州,孩子滿三歲就可以到住家附近的公立學校免費接受語言治療。2016年,雪兒三歲生日一到,媽媽便決定帶雪兒到學校上語言治療課。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看到雪兒的那一天。小小的她頭上戴著媽媽精心挑選的大紅蝴蝶結,身上穿著淡粉色的澎澎裙,手上帶著閃閃發亮的金色手環。雪兒有一雙炯亮的大眼睛,和一雙又黑又長讓我羨慕不已的眼睫毛,簡直和百貨公司裡賣的陶瓷娃娃一模一樣。每次雪兒對對我燦笑的片刻,都要努力hold住自己的心,不可以融化!

雪兒剛上治療課的時候只能用單音溝通,她有發音發展遲緩,可以獨立表達的字彙少於50字,家人常常聽不懂她想說什麼。

2019年,雪兒正就讀一年級,經過幾年的治療,她漸漸可以用完整句子表達需求,可以回答問題,也可以說故事。老師也說,一年級的雪兒在班上非常有自信,她很愛說話,很愛交朋友,一年級的學業成績也都維持中上,大家對於雪兒的進步十分滿意。

2019年二月,校長在一年一度的特殊教育家長會中開心地說:「雪兒進步很多,我們都很開心......」,校長還沒說完,媽媽突然斬釘截鐵地說:「我女兒已經可以正常溝通,在學校上課沒有問題,不需要語言治療了」。

忘了說,從我第一次見到媽媽,就知道媽媽迫切地希望女兒可以早日擺脫「特殊孩子」的標籤。

在過去的治療日子中,每次下課後和媽媽分享雪兒的進步時,媽媽總是匆匆轉移話題,急著問:「正常的孩子在這個年紀可以做到什麼?雪兒還要上幾堂課才可以趕上同年紀的孩子?」而我也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雪兒已經進步很多,希望媽媽可以將注意力放在雪兒的成長需求,不要和別的孩子做比較。

時間回到2019年,雪兒和媽媽離開前,我再三請媽媽和雪兒在家多看書,媽媽向我道謝,雪兒揮手向我說掰掰。看著他們踏著愉快的步伐離開學校,內心卻五味雜陳......我知道雪兒還需要幫忙,但是當媽媽只注重孩子的「正常指數」時,治療師們即使擁有十八般武藝,也只能尊重無法介入。

2021年二月,雪兒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公立學校特教系統的聯合評估名單上,這時的她正就讀三年級,這次她需要的是「心智發展和閱讀寫作能力評估」。

語言能力正常的孩子,為什麼需要心智發展評估!?

雪兒的三年級老師說,雪兒確實是位口語學習理解能力很好的孩子,但是,美國公立小學三年級開始,教學重心開始從口語轉向文字,開始讓孩子學習透過閱讀和寫作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有良好口語能力的雪兒,似乎無法像一般孩子一樣,順利地用文字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因此,雪兒需要心理師重新評估學習需求,然後讓課輔資源的介入,幫助她學習閱讀和寫作。

雪兒並不是個案,許多早期接受語音治療的孩子,進入小學三年級後,便開始出現課業落後的狀況。而他們統一的表徵都是:「閱讀速度慢、閱讀理解差、拼寫能力不佳、錯字多、寫作能力受限」。

語音發展影響閱讀能力

美國學習遲緩研究專家路易斯 (Barbara A. Lewis) 在2000年發表一項長達五年的語音發展研究,研究中她追蹤52名四歲到六歲的孩子,將孩子依據他們的語音發展分組,然後追蹤這些孩子直到他們三、四年級,觀察孩子早期語音發展和未來閱讀寫作能力的關係。

路易斯的研究發現:「若孩子在學齡前有語音發展遲緩的狀況,進入小學三年級後,他們的閱讀、拼寫、和綜合語言能力表現,都不如語音發展發展正常的孩子。若孩子同時有語音和語言發展問題,表現為最差。」

路易斯的研究在美國語言治療屆和教育界掀起一陣炫風,許多「語音發展」和「孩子閱讀發展」的相關研究陸續推出。美國聽語協會期刊也於2020年十月再次證實:「學齡前兒童的語音表達清晰度,與孩子8歲時的識字能力息息相關;若孩子同時有閱讀和/或語言障礙的背景或家庭史,孩子的閱讀寫作發展將大幅受限」。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簡單來說,我們學語言的順序是「先學口說,再學讀寫」,在閱讀的時候,大腦會下意識地將視覺看到的文字轉成語音,再透過語音幫助我們理解文字的意義。語音發展較緩慢的孩子,有先天上語音發展的弱勢,因此在語音和文字的轉換過程,普遍比語音發展正常的孩子慢。

……

故事回到2021,三年級的雪兒依然漂亮可人,眼神中卻喪失了一年級時的純真自信和快樂。雪兒在學習閱讀寫作上遭受的挫折,使她在學校漸漸對自己失去自信。

如果當初媽媽沒有這麼急著喊停,雪兒的課業還會落後嗎?如果雪兒在學習閱讀書寫的旅程上能一直都有語言治療師幫忙,會不會就不會出現閱讀寫作遲緩?

時間無法重來,我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

  1. 雪兒不是個案。

  2. 孩子的語音發展遲緩會影響未來閱讀能力甚至課業能力。

  3. 當媽媽一心只盼孩子「變回正常人」,而不知道語音發展和閱讀寫作的關係,常常導致孩子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好了故事說到這裡。你有遇過語音發展遲緩的孩子嗎?你的孩子有語音發展方面的問題嗎?

希望我們能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個別發展,一起幫助有語音發展障礙的孩子,陪伴他們跨過口語到文字的門檻,讓雪兒悲劇不再發生。

Reference:

Lewis, B. A., Freebairn, L. A., & Taylor, H. G. (2000). Follow-up of children with early expressive phonology disorder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3(5), 433-444.

Jin, F., Schjølberg, S., Eadie, P., Nes, R. B., & Røysamb, E. (2020). Preschool Speech Intelligibility and 8-Year Literacy: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63(10), 3380-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