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去了一條腿,可以裝義肢;如果失去牙齒,可以裝假牙。那如果失去說話的能力,能不能有專門修復語言的腦神經義肢呢?神經科學教授David A. Moses博士,為了協助一位患anarthria的個案(註一),嘗試將透過晶片和電腦,「把意識轉換成文字」,希望潘喬想說什麼,都可以直接呈現在字幕上……
我遇過許多家長,在搜尋了許多跟自閉症相關的訊息後,覺得自己的孩子很符合自閉症的特質,因此在與醫生會談時,對於孩子行為的描述「皆以自閉症孩子有的特質」來做表述,結果反而誤導了醫生的診斷……
「寶寶喝奶總是不順利?」「舌繫帶問題除了手術開刀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選項?」舌繫帶問題造成嬰幼兒哺乳困難的問題在醫界算是個比較年輕的領域,如何處理舌繫帶方面的問題,醫學界尚未訂定標準作業程序,這現象也讓家長們很無所適從。因此特別邀請Anita來跟我們分享她的故事,希望我們能暫且撇開醫療界的紛紛擾擾,從Anita個人的經驗,來看看同時身為媽媽以及語言治療師的Anita,在面對孩子舌繫帶以及哺乳問題時的心路歷程。
我們學語言的順序是「先學口說,再學讀寫」,在閱讀的時候,大腦會下意識地將視覺看到的文字轉成語音,再透過語音幫助我們理解文字的意義。語音發展較緩慢的孩子,有先天上語音發展的弱勢,因此在語音和文字的轉換過程,普遍比語音發展正常的孩子慢。這篇文章的故事主角是一位長得像洋娃娃的雪兒,讓我們從雪兒的故事,更深地了解口說如何影響寫作能力的發展。
「孩子在治療室會發單音了,但是為什麼一回家就全都還給老師了?」親愛的家長,這個狀況是因為:「你的孩子尚未完成治療療程」。孩子去上語言治療課,是去改變自己原本的發音方式,學習大部分人的發音方式。而這個改變的過程,就像是「學滑雪」。需要經過以下七大階段,才算學習完成…
「如何幫助我的孩子學習語言?」親愛的家長,每個人喜歡的學習方式都不一樣。不過我們每個人的「大腦建立腦神經迴路的準則」都是一樣的。所以想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學習,必須從腦科學說起。目前腦神經科學家針對「神經可塑性」提出以下「十大原則」 (Kleim et al., 2008)幫助我們用最適合大腦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新技巧:
你知道嗎,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如果使用「非語言口腔運動(像是吹泡泡、吹笛子、吹吸管、扮鬼臉等等)」幫助有言語失用症的孩子訓練口說,會被教授打零分。不只我的研究所是如此,我工作上遇到所有的治療師,都不用口腔運動幫助有言語失用症的孩子。
挑選玩具是一門哲學,擁有太多玩具佔空間,擁有太少孩子容易無聊。我自己也是挑選玩具的苦主,成為語言治療師後,發現玩具是幫助孩子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管道。因此特別邀請到三位語言治療師,Tina、Anita、和Jennifer,來分享語言老師愛用的私房教具。
「孩子說話不清楚,不一定是舌繫帶的錯!」許多家長在孩子剪完舌繫帶之後,發現孩子說話還是不清楚,才猛然驚覺:自己誤會舌繫帶了。2020年四月,美國耳鼻咽喉科 (頭頸外科) 學院在研究報告中表明:「若孩子有接受語言治療,也應向語言治療師諮詢,是否有執行剪舌繫帶手術的必要」……
去年第一次見到尼可的時候,他只能重複別人的話,無法主動表達自己的需要。當老師問「尼可你今天好嗎?」,他回「好嗎?」;老師問「尼可你想要吃什麼?」,他回「吃什麼?」......尼可無法回答問題,無法用口說表達自己的需求,老師和校長對於尼可的溝通能力感到憂心……
四歲的強納森有言語失用症,他無法回答老師的問題,也無法重複老師的話。兒童語言失用症 Childhood Apraxia of Speech不適用口部定位治療。有兒童語言失用症 Childhood Apraxia of Speech的孩子,需要溝通輔具幫助日常溝通,補足孩子日常溝通的需求,暫緩孩子無法溝通的焦慮……
最常遇到家長和老師的問題,就是「如何刺激孩子語言發展」?在看到孩子語言有發展之前,首先要先解決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孩子喜不喜歡跟你玩」。孩子如果不喜歡跟你玩、或是不喜歡跟你說話,你就算請來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也無濟於事。 語言治療最難的也是在這一道關卡:「能在短短一小時內讓孩子卸下武裝,願意放心開口說話」才是真正的功力所在……
新冠病毒真的很可怕!以台灣目前的抗疫好成績,讓我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度過難關!受到肺炎影響的朋友,特別是因為插管而無法正常溝通的朋友,我為了你們做了簡易的溝通輔具。不論你是路過的親屬、路過的治療師、或是剛好認識親朋好友目前需要插管,都歡迎索取使用……
如果我們想了解同性戀,我們不會去相信護家盟,而是會去傾聽有同性戀的人的聲音。
同樣的,如果我們想真正了解自閉症,我們不該輕易相信大集團或大機構提供的資訊,而應該去傾聽有自閉症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