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好處我們都倒背如流,它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擴大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幫助語言和聽力的發展、提供親子話題、並且有助於未來閱讀和寫作能力發展......等等。

今天就來分享我如何跟孩子親子共讀吧!


當寶寶 4-6 個月

沒錯,共讀不嫌早。美國語言發展研究機構 LENA 也指出,共讀應該在嬰兒的頭幾個月開始,許多美國育兒學派甚至提倡一出生就開始共讀。

為什麼共讀:

與六個月前寶寶共讀的目的,在於建立關係和常規。理解字詞或句子並不是此時共讀的意義所在,對於嬰兒來說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說話的聲音語調,以及溫暖的陪伴。

如何選書:

咬不爛撕不破的書最棒了,厚紙板書、布書、塑膠書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布朗大學兒科學教授帕梅拉·海德(Pamela High)推薦「木偶,鏡子或窺視孔」之類的互動性書籍,而且享受書籍的方式越多越好。當然也可以從書籍或雜誌中朗讀給寶寶,內容不是重點,讓寶寶開心享受爸爸媽媽陪伴說話的時光,才是關鍵。


當寶寶 6 個月

六個月的寶寶眼睛可以開始看到立體的東西,身體也愈來愈強壯可以抬頭、轉頭、甚至只要父母撐著就可以坐起來。

此時共讀的目的:

在孩子成長的早期,「閱讀」意味著一起分享一本簡單的圖畫書,是跟隨孩子的引導而產生的「親子共同關注」活動。寶寶看到你手指著圖片,聽你口中說出自己習慣的名詞(例如:「媽媽」、「爸爸」,「ㄋㄟㄋㄟ」 、「狗狗」、或「貓咪」),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圖片是有意義的」。

共讀的方法:

  1. 用手指指向寶寶有興趣的東西

  2. 用誇大的表情、誇張的肢體、豐富的語調說出東西的名字

  3. 停頓,讓寶寶用娃娃音「巴巴巴」回應你

  4. 寶寶沒有回應也不強求,重點每天的重複,以及讓他習慣共讀的互動模式。

共讀的目的就是分享,分享圖片也分享想法,與其等到孩子會了再共讀,不如早點開始讓他們愛上與你互動!

如何選書:

咬不爛撕不破的書最棒了,厚紙板書、布書、塑膠書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布朗大學兒科學教授帕梅拉·海德(Pamela High)推薦「木偶,鏡子或窺視孔」之類的互動性書籍,而且享受書籍的方式越多越好。當然也可以從書籍或雜誌中朗讀給寶寶,內容不是重點,讓寶寶開心享受爸爸媽媽陪伴說話的時光,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