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治療
在美國做遠距治療已經一年多了,已漸漸習慣透過最少接觸的方式提供療程。疫情後許多遠距治療的教材相繼推出,而且愈來愈完整,加上大家早已習慣減少肢體接觸,即使疫情目前稍稍緩和,遠距治療或線上治療依然沒有停歇的趨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遠距治療該怎麼開始!
遠距治療的優缺點(以個人經驗出發)
以我的經驗來說,遠距治療可以適用的個案範圍非常廣。以目前的科技發展,只要個案的總體發展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自理能力、協調能力等)在兩歲以上,並且不需要直接接觸的治療計劃,就可以試試看。我也必須老實說,遠距治療和一般治療只是介入手法的不同,成效好壞最終還是取決於:「治療師、個案、家長(輔助者)」等三方的密切合作。
遠距治療最大的優點就是「便捷度」和未來可期「嶄新治療方法(之後會再分享)」;而最大的限制就是科技網路、以及不適用於所有個案類型。科技方面目前還是受限於平面2D,可以玩的遊戲受限於網路上的資源,很多資源都還處於尚待開發測試的階段,需要調整治療方式,才有可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網路方面治療師和個案都需要購買最好的網路服務,才能確保視訊音訊不受網路頻寬的影響,治療可以順利進行。
遠距治療適用於哪些個案?
美國去年是全部學生被迫上網課接受遠距治療,遠距治療都是直接走治療模式,衛教諮詢為輔。如果個案不適用於遠距治療,才會採用衛教諮詢。
我當時治療個案數偏多,所以我有機會觀察不同孩子的學習狀況。以我的經驗來說,「無口語」或是「少口語」的孩子,剛好是使用AAC輔助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機;有ADHD的孩子只要提供有興趣的主題即可;有自閉症的孩子剛好可以訓練面部表情的辨識,和學習和同儕聊天;正在學習句型的孩子剛好有機會可以用圖像連接語言;正在學說故事的孩子,這是把語言轉換成視覺的最佳時機。
我也詢問在醫院對吞嚥很有經驗的前輩,得到的資訊是:「只要病人咳嗽功能很好,不需要嗆到一兩次就需要急救,而且在治療計畫中需要直接碰觸病人的部分很少,就可以考慮線上」。
遠距治療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治療狀況的最好機會。只要治療師能把握與家長合作的機會,還是非常有機會看到孩子突飛猛進。
然而,遠距治療以目前的科技和治療資源來說還是有限制。如果個案需要肢體接觸、需要真人互動、認知語言總體發展不足兩歲、或是沒有家長或輔助者的幫助,便很難達到一般治療的效果。
需要準備的器材
我喜歡準備一台電腦看學生、一個iPad玩遊戲、一條網路線(比wifi穩)、一杯咖啡、一盞可以把我的臉打亮的燈、以及「綠幕」。
其他不用多說,至於選擇網路服務前,可以先用這個網站測試目前網路速度。只要下載超過70mbps、上傳超過10mbps即可。
另外,使用綠幕可以幫助ZOOM將背景投影得更準確,幫助我從ZOOM背景螢幕開始打造虛擬治療室(有興趣的話留言跟我說,我可以再來做深入分享)。
能保障個案隱私的通訊軟體
這三個都是我使用過的平台,其中最習慣熟悉也用得最順手的是ZOOM(點選這裡直接到網頁)。ZOOM的Healthcare版提供治療師和個案安全且穩定的治療平台,治療師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提供治療資源,打造屬於自己專屬的治療風格。如果對如何一步步使用ZOOM治療有興趣,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下回待續